【綠島的海洋生態】
海洋生態景觀,無疑是綠島最珍貴的生態及遊憩資源。地處熱帶北緣,海水清澈,
又有黑潮流經及湧昇流存在,各項優異條件配合,使得綠島四周海域的海洋生物,無論種類或數量皆異常豐富。
以珊瑚言,初步調查統計即有29科215種之多。專家則推估實際種數可高達300~350種(張崑雄等,1991) 。
以一個面積僅16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,其擁有之珊瑚種數居然與世界知名的澳洲大堡礁
(Great Barrier Reef ,約400種)相去不遠,實為奇蹟。綠島珊瑚種類僅繁多,覆蓋率高且具有變化多端的形態、色彩,
也有獨特的珊瑚相,於多處海域構成美麗的海底景觀。珊瑚群聚分為兩大類型。第一類型為軟珊瑚優勢群聚
,位於綠島燈塔與大白沙間的西邊、西南邊沿海,軟珊瑚佔全部珊瑚覆蓋面積50﹪以,上局部地區甚至可達75%。
主要種類有傘形軟珊瑚、叢羽軟珊瑚、穗珊瑚等。如此生長繁茂的軟珊瑚群聚,不僅全台少見,即在世上亦不多見,
可列為世界級的生態景觀。第二類型為石珊瑚優勢群聚,分布於中寮至朝日溫泉的北岸、東岸。
本群聚中石珊瑚通常佔總覆蓋率面積的75%以,上軟珊瑚僅零星分布。構成此類群聚的石珊瑚種類繁多,但很少形成單種群集。
常見之種類有軸孔珊瑚、微孔珊瑚、管孔珊瑚、叢生棘杯珊瑚、藍珊瑚、千孔珊瑚、扇珊瑚等。
另台灣其他海域少見之特殊種有籬枝軸孔珊瑚、圓柱珊瑚、竹珊瑚等。
至於為何會有此二類於形態、組成上異甚大的珊瑚群聚,至今仍是個謎,
或許與冬半年盛行強烈東北季風之迎風、背風地理位置,以及海底地形的不同有關(張崑雄等,1991) 。
珊瑚礁魚類方面,種類也相當豐富。初步調查統計有53科385種之多,推估實際種數可達前數的2倍上下(邵廣昭,1992),
與蘭嶼、墾丁媲美,比起世上著名的海底景觀亦不遜色。惟近年過漁結果,數量已不如過去之多,有些可惜。
綠島魚種與台灣南部魚種大體類似,多屬熱帶西太平洋區魚種,以雀鯛科、隆頭魚科、蝶魚科佔多數。
不過也有其特殊之處,如雀綢科魚類較隆頭魚科魚類為多等。甚至在島內其分布也有地域性差異,一如珊瑚類型。
較具特色之魚種有赤松毬、霞斑蝶魚、錦紋棘蝶魚、金花鱸、天竺鯛、擬金眼鯛、角蝶魚、條紋雀綢、網紋光鰓雀綢、印度海鯡鯉等。
至於台灣本島海域少見之特殊魚種有圓口海鯡鯉、黃帶海龍、花帶鸚鯛、黃帶鬚鯛、黑點鬚鯛、火斑光鰓雀鯛、亮眼雀鯛、
白斑真雀鯛、黃准雀綢、黑吻雀鯛、裘氏雀鯛、張帆粗皮鯛、黃緣皮剝魨、網紋單棘魨、條紋臭都魚、鬚塘鱧等(張崑雄等,1991) 。
其他無脊椎動物如貝類的57科230種,甲殼類的21科99種,棘皮類的23科61種,以及藻類的26科230種,都堪稱豐富多樣。
無脊椎動物具特色者有龍蝦、櫻花蝦、椰子蝦、小型迷你貝、黃金寶螺、大法螺、硨磲蛤、夜光蠑螺、水字螺、九孔螺、琢葡萄螺、
裸鰓類(海牛) 、海百合(海羊齒)、梅花海參、大旋鰓蟲、印度毛槍蟲、黃點海扁蟲等。其中椰子蟹為綠島特產之一,過去甚為普遍。
因肉質鮮美,為老饕所鍾愛,如今相當少見。
已依「野生動物保育法」公告列為國內23種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之一,嚴禁捕捉(張崑雄等,1991) 。
【海洋資源】
綠島位於黑潮北流的通道上,且附近有湧升流存,因此給綠島帶來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,
珊瑚類、魚類、蝦蟹貝類等無論在種類或數量上都相當繁多,同時也充分顯示出熱帶海域資源的特色;
至於其他生物如海蛇、海龜、鎚頭鯊等動物亦經常在此出現。
【藻類】
海藻為生長在海中之大型藻類,有綠藻、褐藻、紅藻及藍藻等四門的植物,大部份生長在潮間帶及潮下帶較淺的地方,
為沿海地區之主要基礎生產者,同時也是許多海洋動物的食物、棲所、產卵和避難所,
因此對海洋生態環境及漁業資源之保育有很大助益。人類自古以來即利用海藻為食物、藥物或飼料等,
由於綠島海藻受限於珊瑚礁地形,不像溫寒帶地區有巨大的生長量;除了在春季海藻大量繁生外,一般在夏天出現的種類較少;
較常見的有石蓴、馬尾藻、乳節藻和團扇藻等種類,目前綠島共發現有海藻約50餘種。
【海綿生物】
海綿大約在八至十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,現今全世界已知約一萬種左右,除了少數幾種淡水產之外,其餘均為海生。
海綿的外形變化多端,在身體表面有許多出入水孔。海水經由身體表面無數小入水孔流經體內,
並藉孔內無數內襟細胞鞭毛的擺動,進入排出體壁的管道系統,最後經由體腔頂端的出水孔排出體外而達到濾食目的。
海綿是附著性的生物,如岩石、珊瑚礁、動物的硬殼,甚至連海藻上均有其分佈。
其體腔內複雜的管道系統也棲息著形形色色的生物,如蝦、蟹、陽燧足等。
綠島海域的海綿種類非常豐富,目前尚未有學者專家發表相關報告。
(文:東管處)